济宁:“金融活水”赋能乡村产业发展

济宁市不断优化财政投入方式,加强财政支农政策与普惠金融有效衔接,破解小微农业企业融资难,赋能乡村产业发展。 在嘉祥县纸坊镇朱街村蔬菜大棚,工人正对即将上市的蔬菜进行精细管理。在惠农政策支持下,合作社大棚由最初的十几个发展到现在的200多个。 嘉祥县纸坊镇钓鱼山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朱瑞超:“经过四年的发展,我们的社员由原来的十几户,发展到现60多户的社员,种植面积达到1000多亩,鲁担惠农贷给我们这个园区累计贷款资金达到1600多万。” 朱街村以往种植结构单一,群众增收渠道少。为培育乡村产业新动能,2018年,村委会通过外出考察,成立专业合作社,探索搞大棚蔬菜种植。 嘉祥县纸坊镇钓鱼山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朱瑞超:“由于初期建大棚占用资金比较多,后期的种植运营这一块需要资金跟不上,老百姓手里也没有抵押物。” 就在村委为资金犯难时,济宁市推行的“农担政策+驻村第一书记+普惠金融”惠农政策,解了村里的燃眉之急。 嘉祥县纸坊镇朱街村第一书记贾铭:“通过我们第一书记和农担公司合作,为老百姓申请了鲁担惠农贷贷款超过500万元。” 为满足农户融资需求,济宁农担针对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村电商等9类经营主体,降低融资门槛。 山东省农业发展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济宁分公司副主任丁运国:“根据我们济宁市域特色产业发展需求,优化开发服务担保方案39个,实现了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的农担服务,最大限度满足了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 肉牛养殖是梁山县的传统特色优势产业,但资金短缺制约着产业发展壮大。为此,济宁市采取“政府+农担+银行+基地+农户”集约化养殖模式,推动肉牛产业集群式发展。 梁山县宏育源畜牧养殖合作社负责人高玉红:“农担还有贴息,对咱养殖户帮助很大,原来在家里养都养得比较少,四五十头,一百多头,从搬到咱合作社以来,咱这个养殖量增加了,最少的户都是二百多头。” 梁山县财政局副局长徐长敏:“目前累计向养殖户投放农担贷款17.45亿元,肉牛的养殖规模也从原来的4万头增加到现在的13万头。” 截至2024年底,市财政累计为4.1万户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信贷担保超300亿元,是全省唯一累保突破300亿元的地级市。 济宁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市政府投融资服务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孔令锋:“我们注重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积极探索通过农担‘小切口’,精准破解农业农村发展融资难题的方法路径,在省内率先推出担保费市财政全额补贴、市县两级分险、财政贴息等政策,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编辑:宋元明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