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与东盟合作深化之路:科技领域实现双赢,发挥前海中国东盟合作载体作用
7月29日-30日,2023大湾区-东盟经济合作论坛在深圳前海举行。 开幕式上,来自马来西亚、泰国、文莱、印尼、缅甸、菲律宾等6位政府领导以国家资源优势为出发点发表主旨演讲,围绕科技与产业合作等领域发出加强国际合作的意愿,同时将充分借助智库、商会等民间力量,搭建更加畅通的交流合作平台。 活动上,大湾区—东盟经济合作论坛、大湾区—东盟国际商会联盟、中国—东盟智库合作伙伴启动成立仪式。同时,大湾区-东盟经济合作论坛组委会发起“大湾区—东盟经济合作倡议”,提出搭建经济合作对话平台、深化产业和投资合作、促进科技创新和技术成果转化合作、加强区域内商会交流合作、鼓励区域内人才和文化交流。 推动在深设立“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示范区”2021年11月22日,中国和东盟正式宣布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论坛上,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史忠俊强调,中国与东盟山水相依、心手相连,始终是命运与共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他称,双方在各领域的合作蓬勃发展,数字经济以及科技创新合作,是中国-东盟务实合作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这一背景下,2018年和2020年分别确定为中国-东盟创新合作年和数字经济合作年。 泰国驻华大使阿塔育表示,数十年以来,泰国一直与中国在科创方面、工业方面密切合作,包括在研发、基础科学、应用科学领域,希望进一步加强中国和东盟在数字经济以及各领域的全面合作。他重点提及了人工智能、机器人、数字经济、电商、智慧城市、新能源、生物科技、大数据、5G、数字改革等,强调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合作领域。 印尼投资促进部副部长努拉表示,在印度尼西亚和其他东盟国家,我们有着共同的未来,都希望能够善用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努拉提出,“当前,这些资源的利用效率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科技。” 在此背景下,努拉认为中印未来的合作,包括中国和东盟之间的合作,应该更多专注于科学技术创新、科技应用方面,提升改善人类福祉。他称,中国和东盟可以在这个领域实现双赢,而不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围绕科技合作,“大湾区—东盟经济合作倡议”提出,促进科技创新和技术成果转化合作,包括在大湾区和东盟国家联合举办技术成果转化对接会和高新技术产品展示会;在深圳搭建中国-东盟科技创新协作网络和技术成果转化合作平台,落实中国向东盟提供1000项先进适用技术计划;落实中国—东盟领导人有关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合作伙伴关系行动计划,推动在深圳设立“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示范区”。 签订投资意向金额35亿元2022年,中国与东盟进出口规模达6.52万亿元,同比增长15%。同期,东盟占中国外贸比重较2021年上升1个百分点,达15.5%,继续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 早在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订自由贸易协定,这是我国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开启了我国自由贸易协定事业的新征程;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 论坛上,菲律宾贸工部副部长鲁道夫对此表示高度肯定,他称,“中国和东盟不仅仅签署了自由贸易的协定,更重要的一点是将自由贸易协定成功落定。” 今年6月2日,伴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对菲律宾生效,该协定对15个成员国全面生效,全球最大自贸区进入全面实施新阶段。在RCEP框架下,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发展动能必将更足。 缅甸商务部副部长纽昂提及,东盟是中国在RCEP的重要贸易伙伴,自2009年以来,中国成为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东盟和中国的贸易额逐年增长,在2022年达到了9700亿美元。纽昂认为,在大湾区内的企业可以加强与东盟国家企业的合作,根据RCEP的规则,包括原产地累积规则,享受更加灵活的海外运营,细化原材料采购、产业链建设、对外投资等活动。 史忠俊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RCEP全面生效后将为成员国提供更加便利的贸易和投资环境,将会进一步扩大15个成员国在贸易投资和服务贸易方面的合作。 如今国际形势复杂,国际贸易面临一定挑战。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总会长卢成全称,当前全球贸易一体化格局受到挑战,地缘经济碎片化,不同经济体和地区之间产生裂解,地缘政治小集团陆续形成。在此背景下,“我们必须汇集各方力量,集中资源,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加强双边合作,这已成为当务之急。” 就此,史忠俊向21记者表示,“虽然国际形势存在不确定性,但我认为,中国和东盟之间最大的优势是,双方把合作放在第一位,都想维持和平发展和繁荣,这是政治上最大的保证。而且,中国企业和东盟有很多的合作,双方的产业是互补的,也各有优势。”他强调,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机会很多,前景很广阔。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论坛取得了实质性成果,共6家湾区商会企业与东盟达成投资合作协议,签订投资意向金额35亿元人民币,推动双边贸易额70亿元人民币。 发挥前海作为中国东盟合作载体作用粤港澳大湾区及前海成为了本次论坛的讨论热词。 卢成全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处于中国沿海开放前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占据重要位置。坐拥香港航运中心和位居世界前列的广州、深圳等重要港口,以及在香港、广州、深圳、澳门、珠海、佛山、惠州等7座运输机场,在交通便利条件上占尽优势。此外,香港、澳门与珠三角9市也优势互补。香港为国际金融中心,澳门是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珠三角9市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各城市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共创共赢。 据卢成全介绍,今年他到访了北京、新疆、香港等多个城市,“亲身感受到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发展和建设成就,特别感动。我非常期待大会安排参访深圳前海合作区、腾讯集团等行程,见识大湾区企业的实力”。 在史忠俊看来,大湾区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得天独厚。他称,“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最开放、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与世界大小经济体有着广泛和多方位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大湾区与东盟国家在地理位置、历史传承、产业分布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合作基础。” 史忠俊特别提及,凭借大湾区经济发展成就,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吸引了世界知名金融、电子商务、贸易、科技和物流企业汇聚于此,在此地聚集的高质量资源,为同东盟开展高水平经济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明确,积极发挥前海作为国家与东盟合作重要载体的作用,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不断创新合作形式,拓展合作领域和空间。 当前,大湾区发展也面临激烈的全球竞争。史忠俊认为,唯有通过开放创新、整合全球资源、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才能持续获得竞争优势。“这不仅是资源约束下大湾区自身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此外,这也是大湾区以及东盟国家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方向。” 史忠俊建议,大湾区和东盟可立足于先进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和数字经济产业,与港澳及新加坡等地发达高端产业优势互补的特点,以产业链核心企业为龙头,优化配套环境和条件,助推湾区企业以及东盟国家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鼓励全球高竞争力行业或企业到东盟国家以及大湾区进行投资布局。双方也可以通过核心技术高科技项目的联合开发,实现产业链协同发展。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编辑:顾晓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