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消费,到底应该发钱,还是发消费券?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了4月份宏观经济数据从消费来看,由于4月份我国多地疫情蔓延,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1%,这在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 在稳增长的核心基调下,要实现全年GDP增长5.5%的目标,除了在基建上下功夫,还不能失去消费的贡献但从数据来看,当前消费市场的动能确实较弱,疫情因素影响了很多人的收入水平和对未来的预期,导致消费意愿较弱基于这一背景,新一轮促进消费的政策呼之欲出 这时候问题也来了:促进消费,该给钱还是给券。 自新疫情爆发以来,为应对疫情对经济社会运行的影响,世界上许多国家推出了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实施救助。在提振消费方面,各国的做法不同,可分为两大派别: 以发达国家为代表的送钱派 为了弥补疫情期间居民的福利损失和消费抑制,许多发达国家都采取了直接向居民发放现金补贴的做法早在2020年2月中旬,意大利就决定在疫情期间给员工发放工资补贴,最高补贴1000欧元,随后,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等国相继宣布向居民发放现金在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美国,为了缓解疫情期间的经济和民生压力,多次向居民发放钱款仅在2020年3月,就有近3000亿美元现金直接发放给了居民 中国为代表的证券发行派 面对疫情,我们国家没有直接发放现金补贴,而是向居民发放消费券,促进消费比如2020年3月,南京首先宣布向市民和困难群体发放3.18亿元代金券,随后杭州也宣布向杭州所有人发放16.8亿元代金券随后,全国各地掀起了大规模的优惠券热潮据不完全统计,自疫情爆发以来,全国已有数百个市县实施了500多轮优惠券计划此外,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国家也曾用这种方法刺激经济 从各国的实践来看,无论是发行货币还是消费券,都对提振消费和经济复苏起到了积极作用,其影响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放大乘数效应。 根据宏观经济理论,乘数效应是指经济活动中某一变量的增减引起的经济总量变化的连锁反应程度,可以表示为k=1/乘数k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越高,乘数效应越大,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越强每次经济不景气,各国政府往往会通过增加投资,扩大公共支出和转移支付,降低税收等方式放大乘数效应,导致国民总收入的双重膨胀但是,发行货币和消费券相当于政府部门将购买力转移给了民众,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放大了乘数效应,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复苏 第二,改善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条件。 经济低迷时,市场需求疲软,企业经营压力陡增很多公司都面临着被迫裁员甚至破产的窘境居民整体收入水平很难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有很多群体的生活状况在恶化给钱和优惠券可以称得上是雪中送炭虽然大家能拿到的量可能不是很大,但还是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第三,可以在过渡期发挥作用。 无论是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彻底消化在此期间,需要辅以其他短期政策交钱发券是不错的选择,可以快速提振居民消费,拉动经济,进而为后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有人担心上述两种促进消费的手段会给地方政府的财政带来压力但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政府虽然把一部分购买力让渡给民间,但可以帮助经济生产恢复,有利于未来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所以只要补贴控制得好,长期政府财政应该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为什么中国选择发行代金券,而不是像发达国家那样直接找黄金这也是很多人不太明白的问题 归根结底在于国情的差异。 以美国为例众所周知,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国这里的消费不仅在于消费市场的整体规模,还在于个体消费的贡献美国经济分析局的统计显示,在美国GDP的构成中,个人消费常年占70%左右,而政府支出仅占18%左右,另外,美国居民向来热衷于提前消费,不爱存钱甚至很多人都习惯了借钱过日子所以对他们来说,给现金刺激消费显然更有效 中国不是。 一方面,从数据上看,我国最终消费支出构成中,居民部门和政府部门常年约占70%和30%考虑到最近几年来中国最终消费占GDP的50%~55%,这意味着中国个人消费对GDP的贡献不足40%,与美国的70%相差甚远 另一方面,中国居民不像美国人那样热衷于花钱量入为出,勤俭节约一直是我们的传家宝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国居民储蓄率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样的话,如果选择直接把钱给居民,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老百姓把钱存起来,而不是花掉尤其是在疫情环境下,很多人更加厌恶风险,更喜欢储蓄而不是消费因此,发放现金可能难以达到刺激消费,提振经济的效果 相比之下,消费券显然更适合中国国情,原因有三: 第一,由于通常有明确且相对较短的使用期限,即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一次性消费完毕,过期作废,且只能用于特定领域的消费,不能兑换成现金,所以优惠券促进消费的作用更为立竿见影。 其次,基于对当地经济状况和产业发展的考虑,各地可以针对不同行业发放具体的消费券,发放方式更加灵活多样,时效性更强,社会影响更广。 第三,互联网平台发行的电子优惠券不仅可以进一步激发消费者在无现金消费场景下的消费意愿,还可以依托数字化手段更准确地把握市场趋势,实时跟踪优惠券的发行,回收和核销,从而有助于动态调整资金比例规模,优化发行模式,使优惠券覆盖和惠及更多居民。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提振消费,消费券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带动行业生产端的复苏。 与消费密切相关由于代金券只能用于特定领域的消费,也有一定的适用业务,这就决定了代金券的发放具有明显的行业倾向,可以更精准地促进某些特定领域消费需求的增加,进而带动行业生产端的复苏 例如,自疫情爆发以来,许多城市在餐饮,旅游,体育,书籍等领域向公众发放代金券,这些都受到了疫情的巨大冲击,需要尽快提振,而消费券在这里起到了关键作用,相当于引导人们在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区多消费,有助于改善商家的经营状况,从而实现刺激终端消费促进企业扩大再生产企业就业,增加居民收入,进一步增加消费的目标 可是,直接的现金分配不能做到这一点虽然因为现金分配,居民购买力得到了提高,但是否储存,如何消费,在哪个领域消费完全由居民决定,政府部门很难控制因此,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的需求很可能会继续萎缩,企业经营状况将继续恶化,企业破产和工人失业的情况将进一步加剧这样的局面自然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发券也比发钱更适合我国国情。 需要提醒的是,上述结论是建立在宏观上的,但从结构上看,发放消费券并不一定适合所有人,尤其是低收入家庭和贫困群体。 其实道理很简单消费券的使用往往伴伴随着杠杆效应,即消费到一定金额才能使用消费券比如100元里的消费额度满了,就可以用10元里的消费券,这样就达到了1:10的杠杆比例,相当于政府用10元补贴消费者,用90元撬动居民消费 这时候发现金的效果大概比发消费券要好因为低收入家庭和贫困群体对收入的变化更为敏感,即使是几百块的横财也能极大地改善他们的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发放现金不仅是为了促进消费,更是为了一层社会支持和救济 此时,有人可能会问:你不怕他们把钱省下来吗。 针对这一问题,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主任李赣教授的研究团队以四川为样本,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与分析他们的结论是:收入低的家庭在接受现金援助后,首先会花在孩子的教育和伙食费上,低收入阶层从政府得到的补贴,80%都会花掉这不是我们所想的他们不会存钱的 事实上,包括北京大学姚洋教授,清华大学李稻葵教授在内的许多知名经济学家都表达过类似的观点,即直接给低收入家庭和贫困群体发放现金比发放消费券更有效或许在下一步,可以进一步探索现金补贴与发放优惠券相结合的多元化补贴模式,发挥各自优势,精准应对风险,进而在促进消费复苏的同时,提高居民整体福利 另一方面,无论是发货币还是发优惠券,都只能提高消费者的一次支付能力,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所以很难给消费市场注入长久的动力,只能算是治标不治本 因此,从长远来看,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是一场真正的持久战仅仅发行货币或优惠券是不够的我们仍然需要做很多工作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编辑:子墨) |